Skip to content
首頁 » Blog Archive » 救生衣會成為逃脫的障礙嗎?

救生衣會成為逃脫的障礙嗎?

在翻滾流之後,這幾天討論最多的救生衣,本應該是救命工具的救生衣,在翻滾流區反而成為逃生的障礙,因而懷疑溯溪或玩海上活動是不是就不要穿救生衣了?

先說答案,在特定情境下,救生衣可能會成為逃生的障礙,但絕對不是錯誤的安全裝備。

救生衣在大多數開放水域使用仍是救命要件,但在少數極端環境,如近日發生的翻滾流、翻覆救援艇…等,可能成為阻礙或風險因子。整理翻滾流中救生衣為什麼會是障礙。

1. 救生衣使人「浮在水面」:
在翻滾流中,表層正是最強的回捲區域,救生衣會讓人一直卡在翻滾頂層,反覆捲回,無法脫離。

2. 無法「沉入」底部逃生路徑:
脫逃術需下潛至水底,但救生衣的浮力使人無法潛下。

3. 容易迷失方向:
人在翻滾區被連續拍打、翻滾、吸水,無法自主調整姿勢與方向,極易迷失方向感。

還有哪些情境會讓救生衣成為因子呢?以下是整理出來的五種高風險情境,會讓救生衣「暫時成為困境」:

1. 壩下翻滾流:
浮在水面 → 卡在翻滾最強處,反覆被打回,不易沉入逃生路徑,人在泡沫層漂浮掙脫不了,直到筋疲力盡或昏迷。

2. IRB 或其他救生艇翻覆時,被艇體壓在水底:
高浮力救生衣會將人「頂住艇底」,造成無法潛入,增加卡住風險。

3. 水中漂浮物、障礙物密集環境:
救生衣使身體浮高,容易撞擊或被勾住,特別是厚身設計、側邊織帶過多,一旦卡住,無法下潛避開障礙或脫困。

4. 沖入水壩洩洪閘道、水管、虹吸孔、涵管吸入口

水壓吸力大,救生衣膨脹處卡在管壁,嚴重時會被吸附固定,導致溺水。

救生衣在多數情況還是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具,穿比沒穿有更多的保障。可以根據本身的水性能力,不同活動選擇不同浮力等級、剪裁與材質的救生衣類型,並熟練穿脫的技巧。

Join the conversation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